高温高压差调节阀,用途调节给水流量,适用工作温度<540摄氏度,适用介质 水、油品、蒸汽等。
自动调节阀:在工厂作业过程中采用自动控制,在管道中起可变阻力的作用,调节介质的压力、流量、温度等参数
调节阀又名控制阀,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来完成工作。
三通调节阀具有结构紧凑、重量轻、动作灵敏、流量特性精确等特点。
压力调节阀亦称自力式平衡阀、流量控制阀、流量控制器、流量平衡阀,是一种直观简便的流量调节控制装置。
在现代化工厂的自动控制中,调节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某些工厂的生产取决于流动着的介质正确分配和控制。
T40H调节阀,按顺时针旋转手轮即可关闭手动调节阀,这时阀杆带动阀瓣下降,直使两锥形密封面接触达到严密地将管路关闭为止。
不锈钢调节阀通过接受信号控制不锈钢调节阀的运作,以达到对工艺流程的调节。
给水调节阀是安装在中压锅炉的给水管道上,减温减压装置管道上,供调节锅炉给水流量用。
单座调节阀阀体内有一个阀芯和一个阀座,具有泄漏量小的特点。
问:调节阀的发展历程?
答:调节阀的发展自20世纪初始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,先后产生了十个大类的调节阀产品、自力式阀和定位器,调节阀和控制阀的发展历程如下:
20年代:原始的稳定压力用的调节阀问世。
30年代:以“V”型缺口的双座阀和单座阀为代表产品V型调节球阀问世。
40年代:出现定位器,调节阀新品种进一步产生,出现隔膜阀、角型阀、蝶阀、球阀等。
50年代:球阀得到较大的推广使用,三通阀代替两台单座阀投入系统。
60年代:在国内对上述产品进行了系列化的改进设计和标准化、规范化后,国内才才有了完整系列产品。我们还在大量使用的单座阀、双座阀、角型阀、三通阀、隔膜阀、蝶阀、球阀七种产品仍然是六十年代水平的产品。这时,国外开始推出了*八种结构调节阀——套筒阀。
70年代:又一种新结构的产品——偏心旋转阀问世(*九大类结构的调节阀品种)。这一时期套筒阀在国外被广泛应用。70年代末,国内联合设计了套筒阀,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套筒阀产品系列。
80年代:**期间,中国成功引进了石化装置和调节阀技术,使套筒阀、偏心旋转阀得到了推广使用,尤其是套筒阀,大有取代单、双座阀之势,其使用越来越广。80年代末,调节阀又一重大进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调节阀,它们在结构方面,将单弹簧的气动薄膜执行机构改为多弹簧式薄膜执行机构,阀的结构只是改进,不是改变。它的**特点是使调节阀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%,流量系数提高30%。
90年代:90年代的调节阀重点是在可靠性、特殊疑难产品的攻关、改进、提高上。到了90年代末,由华林公司推出了*十种结构的产品——全功能**轻型阀。它**的特点是在可靠性上、功能上和重量上的突破。功能上的突破——**具备全功能的产品,故此,可由一种产品代替众多功能上不齐全的产品,使选型简化、使用简化、品种简化;在重量上的突破——比主导产品单座阀、双座阀、套筒阀轻70~80%,比精小型阀还轻40~50%;可靠性的突破——解决了传统调节阀等各种不可靠性因素,如密封的可靠性、定位的可靠性、动作的可靠性等。该产品的问世,使中国的调节阀技术和应用水平达到了九十年代末先进水平;它是对调节阀的重大突破;尤其是电子式全功能**轻型阀,必将成为下世纪调节阀的主流。